创业之初,到底要招几个人,成了一个大问题!

很多创业者因为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导致创业过程非常坎坷,甚至是负债累累。

有的人可能认为是多多益善,毕竟人多力量大,做事的效率会更高一点。还有人认为应该最小模块化,因为人少成本少,就算失败了,损失是可控的。

我个人对此的观点是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5个人是一个最佳数字。

为什么人不能太多呢?

因为一家初创企业所有的东西都在前期阶段,沟通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要不断修改,人少就可以做到直接沟通。

人一旦多了,沟通起来就会比较低效,甚至会有些人不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偏偏不想表达想法的那个人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团队大了之后,创始人在发表讲话的时候也会非常注重措辞,希望通过这种文雅的沟通方式建立起自己在员工心中的人设,实际上这会让很多员工抓不到重点。反过来也是,有些员工明明用大白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非要用专业名词,搞到最后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说出来。

可是当团队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团队是非常扁平化的,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大家都是平等的。交流起来完全可以用最通俗的语言,甚至可以在交流中夹杂着脏话,这其实是大多数人最舒服的表达状态,也是沟通效率最高的时候。

 

此外,人人都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出现什么意见都无法达成一致的现象。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公司现在有20个人,想要进军直播带货领域。创始人提出一个研究话题,是否模仿东方甄选的这种直播带货模式。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建议模仿,他们可以给出很多模仿的理由,比如:流量大、单价高、可持续等。

与此同时,也会有很多人不建议模仿,他们也会准备很多反对的理由,比如:热点已过、俞敏洪背书、董宇辉难以模仿。

如果采用投票的方式,可能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因为有的人本来是反对的,但是看到很多人都投了赞成票,自己也就赞成了。

总之,想要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真的非常困难。

那一个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创业初期,一个人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压力,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本也很低,根本不怕工资方面的支出,因为自己没有工资也愿意干。

不过据统计,一个人创业的公司业绩往往比小团队创业的成绩差,而且现在一个人创业成功,并且拿到10亿美元估值的企业少之又少。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往往会陷入到某个死胡同中,无法走出来。可是团队作战则会避免这个问题,彼此之间会互相鼓励,并且给出解决方案,这也是团队成功率高的原因。

小团队之间也很容易进行一次头脑风暴,从而可以创造出一些领先于市场的产品。可是一个人是很难进行头脑风暴的,反而容易闭门造车。

当然,最关键的是一个人在效率上是不太行的。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人创业,今天约了投资人,你就没有办法进行产品的开发,也没有办法进行产品的销售。假设你是团队创业呢?你在约见投资人的时候,你的合伙人依然在进行着产品的升级,另外一个合伙人可能已经帮助公司签下了一个大单。这怎么比呢?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进行市值管理和战略咨询的时候,会建议公司采用A+B公司大原因。

A公司就是创业者的母公司,我不会对原有业务进行任何干涉,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我会建议他们成立一家B公司,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颠覆原有的行业规则,重构一套新的商业秩序,正如书名《颠覆与重构》一样。

在成立B公司的时候,我不会建议成立一个大团队,而是成立一个5人的小团队。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将公司的试错成本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公司更快跑通一个新模式。

5个人的团队分工是这样的,一个董事长,主要负责制定战略、拉大客户、拉投资人;一个是CEO,主要负责将董事长制定的战略落地;一个CFO,主要负责帮助公司搞钱,辅助董事长来搞融资;一个CTO,主要负责公司的技术问题;一个设计总监,主要负责产品的设计。

我习惯将这套模式称为1+4模式,一个董事长加上四大金刚,这就可以组成一个非常强的团队。

当然,5个人并不一定是最完美的答案,三个人或者四个人的创业团队也未尝不可,最好不要超过5个人。